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首页 招标公告 寻源·询价 筑材云链 资讯 商友圈 企业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干货分享 > 新闻详情

中南建设总裁鲁贵卿:信息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融合 | 上篇

时间:2018-12-18

习近平总书记说,“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互联技术”作为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加快了信息互联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近几年,本人就“建筑业+互联网”的话题,写过几篇思考性的拙文,谈了一些个人看法和认识,引起了一些共鸣。
随着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度应用,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优秀企业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推动了信息互联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今年十一月中旬在郑州举行的“第十四届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会”,盛况空前,有近千家企业、5000多人参会,尤其是众多企业家亲自与会,发表观点,提出建议,充分说明“信息化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郑州会议上,中施企协推荐了中国水利水电三局、郑州一建、鲲鹏建设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加上前几年中施企协推荐的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如中建五局、中交四航局、中铁四局、中建八局一公司、浙江建工、金螳螂装饰等),这样一批优秀企业在引领和推动着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可以说,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方兴未艾,前景美好。
大量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凡是好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凡是信息化好的企业都是好企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几年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必将迈向一个新高度。
但是,客观地说,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个体差异还比较大,少数优秀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应用,达到了企业信息化3.0水平;也还有一些企业仍处在岗位级工具性应用水平(即企业信息化1.0);大多数企业则处在部门级应用水平(即企业信息化2.0),其中一部分企业正处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集成应用的过渡阶段(可以称之为企业信息化2.5)。
目前,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信息集成共享已经成为广大工程建设企业信息化追求的目标,但大家在向这个目标冲击时困难重重,概括起来有“三座大山”:一是IT产品与企业管理的“两张皮”;二是各业务系统之间的“部门墙”;三是业财资税之间的“数据篱”。
“两张皮”“部门墙”“数据篱”这“三座大山”严重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和提高,我们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持续努力,搬掉这“三座大山”,否则,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可能实现根本性突破和质的飞跃。
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必须进行深度融合,真正克服“两张皮”
所谓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是将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互联网平台化,通过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这里,理清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是前提,管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关键,数字化和精细化是方法和途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提升社会生产力是目标和目的。
建筑企业运营管理有着它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
简而言之,我把它归纳为“建筑企业的一二三”:一,就是一个基本逻辑——“收支平衡”。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实现基本的收支平衡,它就不能够持续生存,更谈不上健康发展;二,就是“二个基本点”,即项目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方面),降本增效是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以成本过程管理为主线);三,就是“三次经营”,即接活、干活、算账收钱(一次经营解决市场问题,二次经营解决现场问题,三次经营解决清场问题)。
“建筑企业的一二三”反映了建筑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把这些主要的东西抓住了,抓好了,企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信息化应该也必须优先解决这些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现代信息互联技术只有真正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只有真正运用信息互联技术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
众所众知,氢弹是最具杀伤性规模的核武器,爆炸的原理是核聚变,核聚变又称为“核融合”,是指由质量轻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的核反应形式。管理和技术就像原子氘和氚一样,两者如果不能融合,它们的质量就是轻的,能量就是小的;两者若能融合,那它们的质量就是重的,能量就会是大的,融合能够产生巨大能量。当然,融合不是目的,产生能量才是关键。
如何实现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呢?
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关于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原理,我们可以用一张形象的太极图来表达。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的先贤们把它归纳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伴相生,相对相融,生生不息,阴阳二气万物生。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就像自然界中的阴阳二气一般,相伴相生,只有相互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动能。
太极图左侧相当于信息技术,右侧相当于企业管理,大道至简,最终的目的要实现技术和管理两者的深度融合,同时产生巨大的力量。
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因为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的推广以及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历经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智能化四次技术进步。每一次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及生产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互联技术作为改变当今社会生活及生产方式的革命性技术,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都应该高度关注的。
2016年3月,AlphaGo初问世就以4比1战胜了职业生涯15年拥有14个世界围棋冠军头衔的李世石,2017年又以3:0战胜世界最年轻五冠王柯洁。围棋组合有10的170次方,近乎无穷的决策空间,人是无法做到的,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做到。
最近,5G的话题比较多。5G技术以高速率、低时延、大链接为主要特征,5G技术的实际应用必将给世界带来革命性变化,万物互联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变为现实。关于5G的传输速度,有人说相比4G的传输速度会提高30倍,也有人说提高100倍,还有人说能达到1000倍。我们先不管它到底是多少倍,总之是会极大地提高传输速度。一旦5G技术进入实际应用,目前信息化方面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随之化解。
举以上例子不是说机器或者信息技术会完全替代人类,而是人和机器要有基本的分工,哪些是我们要做的,哪些是给计算机要做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制定好规则,把大量重复的繁琐的计算工作都交给计算机,人机合理分工,人机科学合作,就是要让信息技术和管理深度融合,实现我们管理的需求,大幅度地提升社会生产力。
在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数据来源大部分应当由人工来做,尤其是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编码,必须由人工完成。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则要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和计算规则去完成。数字化应用的结果则必须要满足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需求。
数据化过程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人机分工,数据来源是人需要做的事情,需要手工录入的,前提是管理要标准化、可数据化。当前,之所以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机分工不合理,本来该由机器完成的工作却由人工去做,而应该由人工来做的却交给了机器,人工与机器没有科学合理的分工,要实现这种分工,就必须首先提升管理标准化的水平。
在这方面,建筑企业要多一些互联网思维,特别是主要管理者要多学习一些信息互联技术知识,将自己的管理需求用计算机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准确。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用好信息互联技术,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IT企业来讲,应该从需求端出发,少一些互联网思维,多一些实体经济思维,以实体企业为主,以满足实体企业的管理需求为目标。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级集成应用的需求很强烈,但是IT企业没有与管理需求相匹配的成熟产品,并且IT企业更多的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逻辑的结合度不够。
IT企业要研究建筑企业的需求,而不是只提供岗位级、部门级的软件系统,让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繁杂、管理信息无法交互,信息孤岛林立,IT产品与企业管理实际“两张皮”现象严重。
IT企业只有研究透建设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切实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使建设企业得到健康发展,IT企业自身也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xiaozhu

热点推荐 更多>

相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