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首页 招标公告 寻源·询价 筑材云链 资讯 商友圈 企业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宏观形式 > 新闻详情

坚持“四轮驱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8-10-08

建筑业是江苏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2017年11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7〕151号)文件,省住建厅发布了《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一系列举措旨在不断深化建筑业改革,推进江苏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形式和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起着关键作用。

为深入了解情况,总结先进经验,调查解决问题,为全省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省建筑行业协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并于5、6月份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座谈、重点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省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情况认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收取调查问卷340余份,召开专题座谈会3场,参加座谈企业30余家。实地走访了中亿丰集团、苏州嘉盛集团、苏州金螳螂、中交一公局二公司、南通四建、南通新华建、中如建工、江苏江中等8家企业,重点了解企业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方面的情况,听取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就有关新情况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在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江苏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自2008年至2017年这十年期间,江苏建筑业在产值规模、盈利能力、利税贡献、市场开拓、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各项数据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十年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从8972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增长了250%;企业营业额从9371亿元增长到3.38万亿元,增长了360%;行业利税从927亿元增长到2334亿元;建筑业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从10家发展到40家。江苏建筑企业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除了体现在以上数据的几何级增长上,还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成效上。

全省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筑业产业结构是指建筑业各类资源的配置结构和方式,各类生产能力的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区域结构等内容。近十年是江苏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十年。一是从所有制结构形式来看,不断深化从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开启了企业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之路。目前,全省24000多家建筑企业中,99%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央企、国企、国有参股的不足1%,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江苏建筑业发展壮大的主体力量。二是从组织结构形式来看,高等级资质不断增加,承包工程建设的能力逐步加强,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数量比例不断优化。根据近年来江苏建筑业统计报告数据对比显示,特、一级资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08年特级企业32家、一级资质企业615家,当前我省特级资质企业69家,具有总承包一级企业864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833家。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资质数量比例约为10:18:1;三是从业务结构形式来看,逐步由低端业务结构向中高端业务结构转变。过去相对单一的房建、市政等主要业务结构拓展为涵盖了12项总承包、40余项专业承包业务和劳务作业相配套的业务结构形态。以房屋建筑为主的产业结构正逐步转变,现如今房屋建筑业占总产值比例下降到54%,较全国63.8%的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6%,超过了总量的四分之一,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建筑安装业、装饰装修等其他建筑业占20%;四是从区域结构形式来看,我省13个设区市的建筑业发展近年来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以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例,南通市超7000亿元,南京、扬州、泰州均超3000亿元,盐城、徐州、淮安、常州均超1000亿元产值规模,四个不足千亿元产值的市最少也达到了663.2亿元。从区域结构来看、苏中、苏南、苏北的建筑业规模比例格局为5:3:2。

全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成果丰硕

通过调研分析,我省建筑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因所具备的资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条件不同,转型升级的方式、方向也不尽相同。转型升级成果突出表现为“五大转型、五大升级”。

(1)五大转型

一是做大做强主项,向全施工产业链拓展。根据调研了解,江苏建筑企业通过拓展完善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作业施工链条这一途径实现转型的情况比较普遍,同一家企业拥有超过5项总承包或专业分包业务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

二是立足施工主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我省建筑企业在产业链延伸上,主要体现在投融资、房产开发、设计、咨询、材料采购、物业运营等方面。例如南京大地集团已形成涵盖现代建筑业、资本运作、外经外贸、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酒店旅游服务等六大产业领域;南通四建、通州建总等企业联合成立“筑材网”平台,南通三建等企业发起成立“筑集采”平台,打造建材电商交易平台;中南集团、龙信集团、江苏晟功等一大批企业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取得不俗成就。

三是立足主项业务,向其他专业领域扩展。根据调研了解,这种转型方式一般集中于有较强的资金、人才、设备和技术能力的大中型建筑企业。例如,江苏省建通过并购南京同力、控股省交工,成功进入交通、市政工程领域;中亿丰集团实施“压缩房建、扶持专业”转型举措,开拓了在市政、桥梁、水利水电、地下管廊、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新局面,专业施工业务量达到三分之一;苏州一建、中南集团、通州建总、嘉盛集团、苏州交通等8家企业与央企以联合体形式中标了轨道交通项目,迈出了跨越性步伐。

四是立足建筑主业,向高附加值关联产业转型。通过调研了解,我省不少建筑业立足建筑施工主业,成功进入酒店、学校、医院、养老等高附加值的关联产业并取得不错成效。例如:金螳螂积极投资成立科技公司,研发的“趣加BIM系统”“趣加VR”已深度应用于施工项目中;中南集团、苏州嘉盛、江苏建宇等企业建设并运营酒店,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升值,为企业带来不菲收益;海通建设集团投资运营的小初高12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南京宇通实验学校,不仅帮助地方引入高质量教育资源,还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五是建筑主业不变,向非关联产业跨界转型。我省有少数建筑企业在保持主业不变的前提下,瞄准国家倡导的朝阳产业,采取资金入股、固定资产入股等方式,向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跨界发展。如江苏万年达跨界进入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取得不错成效;江苏华江投资先进制造业,生产的铝合金铸造产品已经供应美国通用、思源电气等龙头企业;江苏振华投资的生物医药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投资入股的环保科技企业,已取得良好收益。

(2)五大升级

一是生产方式升级。主要突出表现在推动“四化”融合,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上。武进建工进行成功探索,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精益建造经验,并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绿色施工已成为企业共识,广大施工企业通过创建绿色施工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绿色施工工作;大中型建筑企业积极推进以BIM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集成应用,大幅提升了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数字建造水平;装配式建造近两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南京大地、苏州嘉盛、江苏华江、锦宸集团、江苏金茂等一大批企业投资建设装配式构件厂,全省装配式构件厂已达到了120多家,比2017年增加了一倍。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二是商业模式升级。我省部分建筑企业积极寻求建筑业与新兴产业的交叉点、切入点,发掘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南通三建注重资源整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运用“大基建+”模式、“互联网+”思维、“金融+”手段,打造“三建系”上市公司格局,努力向建筑服务商、新型城镇化产业运营商转变;中如建工集团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能力,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开发商、大业主、设计单位、咨询机构、供应商、专业施工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平台,并向“做建筑业界阿里巴巴”的目标努力奋进。

三是经营模式升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江苏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升级,大力推进施工总承包、BT(BOT)、PPP、EPC等模式,每一种经营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例如金陵建工采取BT、BOT经营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高利润;中核华兴深耕PPP业务市场,实现“金融端”和“工程端”的有机结合,向市场提供多种形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江苏华建采用EPC、PPP经营模式,接连承接了造价超20亿、30亿元的大项目,开启了造城与兴城、建设与运营相结合的全新经营模式。

四是管理方式升级。我省建筑企业管理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升级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制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全省注册建造师数量达到了26万多人,各类技经人员和现场管理人才数量也是全国最多。直属自营型项目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省内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主流管理方式。一大批建筑施工企业通过管理方式升级,大大降低了管理风险,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五是建筑市场升级。从地域市场来看,江苏建筑业的市场布局不断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2008年实现省外产值3148亿元,市场产值超300亿元的区域市场有4个,完成境外营业额46亿美元。2017年我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产值达到了1.38万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44.2%,超千亿产值的区域市场6个,最大的华东地区实现产值4420亿元。我省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和建设项目已覆盖沿线54个国家,完成境外营业额95.3亿美元;从业务市场来看,我省很多建筑企业在原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例如,金螳螂在保持传统公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家装市场,“金螳螂·家”直营店已达150家;从客户对象来看,很多建筑企业对客户的选择开始转向信誉度高、履约能力强的大业主、大开发商,减少企业承接项目的风险。

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特点分析

江苏是经济大省,江苏经济的大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大发展,江苏建筑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在全省GDP的5%~6%区间。在此过程中,江苏建筑业积极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不断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各级政府协会的支持。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业发展给予了积极扶持,持续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和历史资料查阅,我省13个设区市在不同时期都出台过扶持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甚至很多建筑强县(市、区)都出台相应配套扶持政策。同时,省市县各级建筑(行)业协会也持续不断地为推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各项服务工作。

二是得益于市场经济机制的推动。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大批投资大、体量高、技术难的大项目、大工程。这种大项目、大工程的市场需求引导和推动了建筑企业必须紧跟行业形势变化,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三是得益于建筑企业自身的努力。江苏建筑业在历史发展中铸造了闻名全国的“铁军精神”,培育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建筑人才队伍。靠着广大建筑企业的自身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经验,比如南通四建的股权流转机制、南通二建的项目股份制、龙信集团的住宅产业化、中亿丰集团的“和合”文化、江苏华建的战略联盟、中建八局三公司的项目标准化、中交一公局二公司的项目部6S班组化管理等等。这些典型企业和先进经验,引领和促进着全省建筑业的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存在问题和有关意见建议

全省建筑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取得了不错成效,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缺少旗舰级领军企业、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合作发展意识不够等问题。在市场环境上,还存在有些政策难以落地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导致并形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江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矛盾:企业数量高增长与市场供给关系失衡之间的突出矛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企业实际能力不足之间的突出矛盾。

我省建筑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实施改革创新的根本要求。调研组根据调研情况认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推动江苏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素质提升、融合发展这“四轮驱动”,着力解决好两大突出矛盾,加快推动江苏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

让企业发展源泉“活”起来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引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谁先牵住创新驱动的牛鼻子,下好创新发展的先手棋,谁就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优势。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主要是着力于“五个模式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添创新的优势和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着力于产权模式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创新企业股权激励机制,激发股东、职工的积极性。建议广大建筑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不同模式的股权激励措施将股东、骨干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打造百年老店;二是着力于商业模式创新。发挥“建筑业+互联网”“建筑业+金融”“建筑业+机器人”等新型商业模式思维,促进建筑业由低端经济向高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承包商向服务商转变;三是着力于经营模式创新。在建筑主业上,要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经营模式转变,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政府特许经营领域拓展。在多元化经营上,要向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朝阳产业拓展,形成“突出主业、适度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扩大企业盈利渠道;四是着力于管理模式创新。要把企业的管理模式朝着平台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方向深化推进,打造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体系。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智慧工地建设,推动“无人机”施工现场巡查、机器人现场施工等;五是着力于施工模式创新。施工模式创新,要通过工艺、工法创新,加强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四化”融合,将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推向深入。全省建筑业尤其是建筑业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要着力于“五个模式创新”,不断激发企业改革发展活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迎头赶上,推动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结构调整驱动

让龙头建筑企业“强”起来

我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和方向是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度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形成大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的良好发展生态。坚持结构调整驱动,重点是继续推行三个“优化”。一是要继续优化总分包体系。未来建筑市场最需要的两大类企业:实力强大的总承包企业和极具特色的专业分包企业。建议通过政府手段不断优化总分包体系,引导大企业积极参加总承包项目投标,提升“设计—采购—施工”或“设计—施工”模式的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尽快具备房建、市政、公路、轨道交通等综合类工程总承包能力。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小而全”的发展思路,提升专业施工能力,在做专做精、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做细分专业市场的佼佼者,承接大企业的专业分包业务;二是要继续优化行业资源配置。从产业集中度来看,2017年度全省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2004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70%。2017年度“双百强”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4980亿元,占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建筑业产值的68%。说明其余的1500多家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却只完成32%的产值比例。因为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很多行业乱象:比如大企业人才短缺、小企业业务短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建议主管部门从严资质动态核查,坚决清理不达标的建筑企业,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减少企业数量,提高发展质量;三是要继续优化企业业务结构。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型建筑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加快向大土木建筑业务领域拓展,特别是要积极采用PPP、工程总承包等模式,拓展轨道交通、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业务,不断优化企业业务结构,提升企业在大土木建筑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素质提升驱动

让企业发展实力“硬”起来

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发展实力的高低。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在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水平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新时代,我省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把满足社会需求、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员工需求作为企业价值观,把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筑工匠精神、诚实守信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充分利用好企业报刊、网站和各种活动载体,打造上下一心、内外认同,有内涵、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在领先人才机制建立上下功夫。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江苏建筑业要突出人才支撑,建立良好的育人、用人、留人机制。建议采用内培外引方式,对内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对外引进一批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队伍。有条件的企业要在大城市设立总部基地或企业人才中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科技投入和研发。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工艺、工法,以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施工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建议建筑企业加强和先进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把3D打印、机器人、BIM技术、大数据等科技成果转化为自己所用,用科技成果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解决“高、大、难、特”项目的技术能力;四是要在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建议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进军基础设施领域。建议政府加大对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在交通、水利、电力、市政、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整合投资咨询、工程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业务,促进形成全过程、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融合发展驱动

让旗舰企业集群“大”起来

融合发展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来的创新性理念。而如今融合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创新途径。这里面的融合发展包括的内容非常宽广,不仅包括建筑业和技术、资本、产业链、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还包括建筑企业自身之间的融合与发展。一是要加快资源整合。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平台经济”,而这个平台经济的打造,一定要靠资源整合能力。决定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是简单的产品、人脉、渠道,而是资源整合能力。建议政府部门鼓励并支持大型龙头建筑企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整合志同道合的各方面资源,形成一批规模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的旗舰企业群。使每个旗舰企业群都具备勘察、设计、咨询、投资、开发、采购、设备供应、施工、建设、运营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江苏建筑业参与市场竞争优势;二是要加快错位发展。旗舰企业集群形成以后,各要素企业之间要按照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来进行再布局、再规划和再升级。加快错位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人才、设备、科研、资金的重复投入,还能在发展中通过再分工、再深化,把各要素企业做精做专、做专做优,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生态;三是要加快“借船出海”。在境外承包工程中,地方企业与央企相比存在着很多先天劣势。建议我省建筑企业要“靠大联强”,紧跟央企、国企“借船出海”,避免政策、税务等风险。一方面可以主动对接央企,聚焦融入“一带一路”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争取获得央企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分包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以这些投资项目为依托,在建筑材料生产、进出口、销售等领域拓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同样也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攻关期,江苏建筑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优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征程中贡献建筑业的力量。

责任编辑:xiaozhu

热点推荐 更多>

相关 更多>